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个人见解
来源:乐鱼网站 发布时间:2025-04-22 05:51:26
实现中国式现代化,必须快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当前,农业再获丰收,农村和谐稳定,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,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。越是应对风险挑战,越要夯实“三农”工作基础。
个人见解:我国现在全面的发展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,农业发展比较缓慢,2025年全国耕田18.65亿亩,基本农田面积15.46亿亩,而我国人口我14亿人口,平均每人拥有1.1亩粮田。每亩的产量平均500公斤左右,每人每年粮食平均消耗200公斤左右。相比较感觉还有结余,但是粮食的消耗有很多种类,畜牧业,饮食业,自然损耗等等,而且2024年我国还需要进口粮食1.58亿吨,平均每人还需要进口1580亿公斤÷14亿=112公斤。每年粮食进口费用大概4500亿人民币以上。而且近几年粮食进口量还会继续增加,最主要的原因农民种粮一年收入一亩地1000元左右,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收入可能每亩约5000元以上。相比较粮食产量会减少,毕竟农民也需要赚钱生活,国家近几年也开始严格管控,基本农田严禁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。但是农民收益降低自然放弃粮食种植,少数人开始放弃种植耕地荒置。毕竟不赚钱的事谁愿意劳心劳力了?谷贱伤农,很多农村的看者深有体会。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央企慢慢的开始布局农村种植了,也是因谷贱伤农,而粮食产量必须要有保障,央企赔钱也需要挺入,毕竟国家的儿子嘛毕竟民以食为天,自古以来粮食永远是人类进步的最基础的基石,不可动摇。所以农产品的保障,这几年根据全球新格局的变化,是重中之重,而农业公司政策扶持也会加大力度。这只是粗略的几个维度,还有很多细节,另外详细再说。
关于这点,其实是引导农民实现收入创收,消费降低,养老和看病等问题,最主要的还是如何让农民能有收入保障,主要的还是有关部门的市场布局,防止产能过剩,缺少有利的市场机制,举例子 李村今年种植蘑菇赚钱了,然后其他村子跟风学习,结果导致蘑菇产能过剩,去年赚钱,今年反而赔钱。有关部门应该做好每年产能统计,从而加一政策引导,大区域内形成,一村一品,有效的防止盲目跟风一夜回到脱贫前。
随这进入2000年后,全国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开发时代,时代的产物出现“农民工”,毋庸置疑,农村近20年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脱不开农民工的巨大贡献,随时高度的幸苦,但是2023年农民工大约有2.93亿,这么多农民工造就了城市发展,多少子女或者本人成为新的城市居民。而城市的吸虹效应,小城市或者县城城镇人口外流慢慢的变多。最根本的原因是小地方赚不到钱,孩子教育环境跟不上,医疗设施太差,生活环境差等。而县城缺少支柱产业等。富民还要的能赚到钱,能留住人,2000年到现在差不多100万个村庄已经消失了,而且农村消失最多也就是30年年内了,问问自己还愿意在农村发展吗?你可以,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吗?
同上一样,村庄的生存基本设施落后,环境等等方面,对生活质量要求慢慢的升高的人来说越来越落后,污水横流,生活配套设施不齐全,尤其是老年人孩子很不友好。改善生存环境,更加的事宜居住,减少城市的负担。而且农村环保是近几年农村的重点关注。
乡村治理,通俗的讲就是山高皇帝远,很多地方还存在大家长式管理,很多方面村官出于本村,尤其是家族式关系,很多时候损害大众人的利益,太多的关系户上台,缺乏集体进取心,有小家而忘大家。农村的人我想深有体会
第一,首先是确保土地承包的根本,村集体土地承包,首先是农民具有优先权,相互部门不得以下排任务或指标等,让本村农民放弃优先承包权,也需要制定相互政策,给与优惠等,防止外资的以钱压人的形式让农民被迫放弃承包权,毕竟本村人不得有一定的优惠吗?卖外人100,卖自家人不得80?也要做好严格的监督审查机制,防止有机可乘。同时时实发布市场流转指导价,提供有效的村集体经济的服务指导。
第二,对于村集体资源做好确权登记,主要是在对于农民本身的权益保障的最基础红线。简单来说就是 农民财产的明确确认,农民有多少自己的宅基地,多大面积的自建房,林地等,有了不动产证登记,就能防止农民财产收到侵害。而且进一步的明确农民财产,能更加有利的明确产权关系,进行闲置房屋或土地增加农民的营收,也让承租人放心的清楚自己把钱到底交给了谁。而进一步的明确不允许城里人购买宅基地和房屋,也还是为了保障农民的最后一桶金,简单来说很多农民家里有宅基地,但没钱去盖房子,或者盖的很小,那么随国家的发展,很多农村都会慢慢的合并,那么存在一个房屋或者宅基地征收赔偿款的问题,农民一次性卖掉,也是等于放弃了。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拆迁补偿款这笔高收入被有钱人所得。很多人不信,举例子现在某个片区商品房每平10000块一平,那么土地征收房屋补偿款,是根据根本商品房市场价进行补偿。总不能商品房卖10000一平,房屋拆迁一平只赔偿2000一平,相对的来说基本上会赔偿到6000一平以上。而农村自建房的成本一平大概2000元左右,无形中就是一平少赚了4000元。就是现在把下蛋鸡便宜卖给了别人。但是了国家又鼓励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房屋了,只是不让买卖一次性把未来,收益卖掉。合作、出租、入股等就为了让农民能留住自己下蛋的鸡而已。而集体经济建设用地入市,更简单的来说就是需要外来资金和技术让本身产值一年一亩5000块的土地,提高到每年1万以上或者更多的收入,毕竟术业有专攻,优秀的商人会更大的挖掘产品本身更大的价值,这样实现双方共赢,资金方出少量的资金和技术获得丰厚的利润,而村集体因外来的影响土地产生更大的利润,也进一步有利于村庄发展和本村人就业创收机会,农村人不缺乏有拼搏精神的人,只是缺少一个对外的机会和认识而已。很多农村都是缺少有眼光的和实力的人开发罢了,集体土地入市也是套用改革开放后沿海城市吸收外资的模式而已。
第三,上面也说了农村创新发展大多数缺乏资金,但是很多村民想去贷款,本地银行很难通过,没有钱一切的想法都是泡沫。农民的想象力也是很丰富的,只有资金到位,一个小小的农村或许也能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。
第四,乡村人才教育培训。跟着社会的发展,对于专业级的人才需求是慢慢的升高,最简单来说,工地小工一天工资200块,会手艺的一天300块,同样的劳动力,有技术就是高收入。往往有技术的人只会走的慢慢的升高,先富带动后富,为啥很多村子的人出去都是做一个行业,也是如此。
第五,简单来说还是 推出供销社模式,让村民的产品能有整体的销售经营渠道,让产品能有更大的竞争力,而且全国供销社现在还没有倒闭了只是平常看不到了,实际还是庞然大物。
第六,最后一点这是要划重点的来了,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,农村的孩子很多时候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迁出去户口,总怕户口迁出去了,农村的宅基地房子会没有了,再一个就是孩子上学的问题,当你在城市能立住脚了,反而农村的有些东西就是拖累了,到时候也会由村委会相对的低成本收回。也完成了由农村到城市的过渡。社会的发展,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志本身就是消灭小农经济,走社会主义,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所有的资源最大化的开发利用,未来的行业各个龙头一定都是央企国企。
现在的所有政策都是集最有智慧的一群人,做到平衡大多数利益的出发点,但是政策也是随时代的进步而改变,未来十年农村都会是着重关注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