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鱼网站:专注PE材质污水处理设备、净化槽、堆肥桶、塑料制品定制!
乐鱼网站 20年吹塑制品定制加工实力品牌

专注PE材质污水处理设备、堆肥桶等大型吹塑制品OEM/ODM定制

全国咨询电话:131-7689-8530
乐鱼网站

新闻中心

福建这一小渔村颠覆了我对贫困的认知

来源:乐鱼网站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22 05:55:53
     

  福建之行,让我再次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万万没想到,福建一个小渔村竟然直击我的灵魂,颠覆了四十余年我对贫困的认知。

  其实何止蛋总,我相信各位拼命想所谓的贫困无非是“家徒四壁、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”,冷天一家人只能躲在被窝里,因为家里只有一条裤子,谁出门谁穿。

  这种情形,我们往往只会跟大西北某些贫穷的地方联系在一起,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宁夏的西海固,电视剧《山海情》中有深刻的刻画。

  左宗棠称这里“苦瘠甲天下”,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几名专家来考察,当场就摇头摆手说这里最不适合人类生存,因为这里自然环境太恶劣了,干旱贫瘠。

  我们万万不会把这种赤贫跟东南沿海的福建联系在一起。更没办法想象的是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福建东南沿海部分群众的赤贫,比家徒四壁、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还要严重。

  因为他们连“四壁”都没有,居无定所。一家人甚至连一条完整的裤子都没有,幸好当地气温比较高。而填肚子的除了鱼获,只能靠乞讨。

  蛋总福安市下岐村看到了一张照片,直接击穿了蛋总对贫困认知的底线,灵魂受到了很大震撼。虽然舟车劳顿,但我辗转反侧,连夜爬起来写文。

  图上的一家五口,个个瘦骨嶙峋、目光呆滞。除了男主人穿了短裤衩,孩子们连个裤衩都没有,上衣也只是破破烂烂的船帆片。

  女主人呢?女主人因为没有遮羞的衣服,躲在拱棚下边。更令人心碎的是,照片拍于1984年,这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。

  照片上一家的贫困这并非是个别现象,而是一个群体的贫困。而且这种赤贫持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,他们就是闽东沿海的连家船民。

  所谓的连家船民,就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船上、居无定所的渔民。他们全部的家当,只有一条简陋的小木船。

  这种小木船,一般是六七米、宽不足两米,首尾翘起,中间用席子搭起一个低矮的拱棚,就是他们一家三代栖息的居所,吃喝拉撒都在船上(村民说下图算是高配的连家船)。

  大家能想象一下,这个尺寸也比大型SUV大不了多少,好一点的是局部是敞篷的。有的一条小船上要挤十来口人。

  由于空间不够,大家只能一个挨一个侧卧,翻身十分困难。有时候实在挤不下,只能把孩子放在狭小的鱼获舱。

  厕所就在船尾,有的直接排便入海,有的挂一个竹篓,有的用竹筒当便壶。在船尾上厕所很危险,一不小心会掉海里。

  为了安全,船民会在孩子们的身上系上绳子,这样就算是掉到水里,也能迅速拽上来。如果遇上台风,一家人怕被浪吹散,会用绳子系在一起。

  台风一来,就是船民的噩梦。即使没有台风,整个船舱也是极为潮湿的。那个竹席或草席做的拱棚,根本不能遮风挡雨,一个浪头打过来也都全湿了。

  因此很多船民都有严重的风湿病。一辈子生活在这种矮小的拱棚下面,船们不得不终日盘膝而坐,以至于他们腰部弯曲、腿部罗圈,因此又被岸上的居民蔑称为“曲蹄”。

  由于这船体积很小,也没有动力装置,他们只能在近海打鱼或拾贝为生,日出而渔、日落而息,过着极为贫困而简单的生活。

  他们的贫困,有深刻的历史原因。在旧社会,他们被称为疍(蛋)民。他们自古以来世世代代都是文盲,也没什么家谱记载。

  学术界一般认为,他们早起源于秦朝岭南地区的越族。一部分越族人怕被秦军所掳,为求生计驾船在江河湖海上四处飘散。

  唐宋元时期,开放自由的海洋,使得疍民能够得到丰富的鱼获,与岸上的居民进行交易,生活相对还算不错。

  但是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作乱,朝廷实行了影响深远的海禁政策,这使得长久以来“以海为田”的疍民陷入了困境。

  清朝建立后又实行更为严格的迁界禁海政策,甚至严苛到了“寸板不许下海”的地步,这对沿海居民来说是一场劫难,疍民也自然无法避免。

  一方面,他们要遵守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,一方面他们又不许上岸居住,更不许与陆上人通婚,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在狭窄的内河入海口附近的狭小地域。

  为什么不允许他们上岸呢?道理很简单,明清时期,中国人口数量激增,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,资源危机日益加剧,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尤甚。

  在土地权利的争夺战中疍民处于劣势,陆上居民多为世家大族,他们对疍民有很强的防范心理,而疍民由于缺乏宗族组织且漂浮不定,常常被斥为异族、蛋家贼。

  疍民为了生计,一部分用船搞水上交通、内河航运。其实这个非常辛苦,他们如果有风还好点,可以挂帆借力,无风只能摇橹划桨。

  内河航运水位不稳,万一卡在浅滩船夫必须下水手推肩顶;夏日的时候烈日炎炎,一晒能晒掉一层皮。冬天的时候冷风似刀,若遇到逆流背风,艰难更是一言难尽。

  虽然艰难,但终归能混上一口饭吃。因为福建多山,陆路交通只能人力肩挑。因此疍民承担起了福建沿海的物流工作,向内地输入鱼盐、布匹,向外输出茶业、柴竹等土特产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废除了有侮辱性的疍民称呼,改称连家船民,并多次召开连家船的改造会议,开始大规模帮住船民上岸,也陆续免费为他们建了不少简易的房子。

  搞运输的被编入交通局运输站,一部分被编入了农业生产队或者渔业生产队,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小部分成为了工人。

  农业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,自我解决口粮问题,不足部分国家供应返销粮。渔业生产队成员由国家按标准定量供应商品粮。

  由于公路运输的发展,内河航运逐渐萧条,一部分从事运输的船民不得不重操旧业,在内河或近海捕鱼捕虾。

  从事农业的上岸船民在农闲也会继续捕鱼。还有一部分船民,因他们不习惯农业生产,也无其他专长,因此又回到了船上生活。

  到了80年代,运输业又回到了个体经营,且这时内河航运已经十分萧条,他们只能继续从事渔猎,但人口的增加,近海渔业资源也日渐枯竭,渔民日子反而更加艰难。

  这才有了那张直击灵魂的照片,一家人不仅瘦骨嶙峋、衣不蔽体、家无四壁。这户连家船民就来自福建宁德。触动蛋总灵魂的村子,就是宁德福安市的下岐村。

  福安县(1989年改县级市)曾经是革命老区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人均耕地仅有1.5亩,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。到了80年代,福安县人口翻番,人均耕地又下降了一半。

  福安所在的宁德,本身也是“老少边岛穷”的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,经济水平在福建垫底,俗称闽东老九,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穷的地方之一。

 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88年6月,宁德地区来了一位新书记。新书记一上任就频频下基层,走遍了闽东贫困村镇,连家船民困窘的生活让他寝食不安。

  还没等他理出思路,他于1990年4月就调离了宁德,调任福州市委书记,但是连家船民问题,一直压在他的心头。

  1991年3月7日,他又来到了闽江边,弯腰登上了一条低矮破旧的连家船,这是船民郑和金的家,两三平的狭窄拥挤的空间竟然挤了五口人。

  这里没有水没有电,低矮昏暗、阴冷潮湿,掀开锅盖看一看,里面只有一点儿萝卜干。他看完后良久不语、心情沉重。

  登岸之后,他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,要求有关部门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“马上就办”,迅速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问题。

  十个月后,包括郑和金夫妇在内的104户船民家庭结束了“上无片瓦、下无寸土”的生活,搬进了台江区红星新村的新居。

  福州连家船问题的解决具有示范意义,为更多类似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。1995年他升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后,开始放眼全省的连家船民上岸问题,并多次下基层调研走访。

  1997年6月,他到宁德调研,看到连家船民的窘境,他动情地说:共和国成立都快50年了,群众生活还这么困难,很不应该,我们肯定要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。

  调研回来,他组织撰写了《关于闽东农村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情况的报告》,指出应尽快解决茅草屋问题和连家船问题。

  省里听取了他的意见,在1997年把连家船民上岸工程列为福建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,不仅投入专项资金,还辅以多种叠加政策。

  接下来就是落实。1998年12月他来到了白马江岸边的下岐村,其实就等于一些临时搭建的无水无电的破窝棚,语重心长地说:决不能让船民在漂泊下去了,决不能把贫困带入21世纪!

  如何解决连家船民上岸,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他认为问题的解决,不是简单的盖房子,更要让他们有生活、有出路、能挣着钱,这才能标本兼治。

  用他另一句话说就是: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搬上来、住下来、还要让他们富起来,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。

  第一步当然是搬上来和住下来。由于他雷厉风行地推动着这件事,2000年宁德市1.9万连家船们全部上岸定居,其中第一个上岸的就是下岐村。

  这个房子不仅结实,还通水通电配有液化气罐和冰箱。上岸的船民高兴地一夜没睡。当然除了兴奋,还有晕床,因为他们习惯了摇摇晃晃的小船,躺在床上反而不适应。

  其实更难的是让他们富起来,只有富起来才能让他们稳得住。为此,政府又是教他们搞滩涂养殖,又是组织技能培训,又是教他们做海产生意,又是组织外出务工。

  2002年他调离了福建,但他的继任者贯彻执行他的部署,久久为功,让上岸的船民逐渐扎下了根,然后开花结果,走上了富裕的道路。

  1996年下岐村人均纯收入只有九百多元,2012年涨到了五千多元,2023年更是涨到了32788元。如今的下岐村不仅自己富了起来,还帮扶其他村子。

  还记得前文中衣不蔽体的那一家吗?2001年他们一家正式上岸了,这是他们乔迁的新房前合影留念,当年光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。

  2008年,光的孩子慢慢的开始了海上养殖事业,这是他在海上查看自家的养殖网箱时留下的照片。

  又过了10年,也就是2018年,他们一家可以说是人丁兴旺,曾经漂泊海上的一家人不仅枝繁叶茂,且都过上了富足而幸福的生活。

  突然想起了一个说法,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,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。而我认为,来下岐村灵魂不受震撼者不配为人。多少外国元首来了下岐村,情绪都难以自已,不服气就过来试一试。

  毛主席说过,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。为什么我们的灵魂被触及?正是他们一家人的家史,下岐村的变迁史、全体连家船民的命运史,无可辩驳地说服了我们。

  2015年他又亲自谋划、亲自挂帅、亲自督战,在全国范围推动实施精准扶贫。

  蛋总曾评价,在八年时间内,让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是一场中国“自找苦吃、自加难度”的硬仗,更是一场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、甚至空前绝后的壮举。参见《悄然之间,我们见证了一个人类壮举》。

  现在的福安,已经从昔日的贫困县一跃成为了全国百强县。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,福安迸发出惊人的活力,GDP增幅高达9.3%,在全国名列前茅。

  宁德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一鸣惊人。2011年的GDP还排在全国第163位,2023年竟然飙到了全国第82位。

  整个福建省2000年全国排第10名,人均排名第8;2024年排名提升至第8,人均GDP位居全国第4(不含港澳台)。

  福安、宁德乃至整个福建的秘诀是什么呢?秘诀就是不断改善营商环境,不断激发创新活力,不断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。

  一言以蔽之,就是坚决贯彻中央部署,扎实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相信党,感谢党,更要一心跟党走。

  2025年3月20日傍晚,蛋总参观下岐村后感慨万千,当晚彻夜未眠,有感而发,遂写此文。